山西“聞喜花饃”爭奇斗艷 民俗文化代代相傳
發布時間:2020-01-08
山西“聞喜花饃”爭奇斗艷 民俗文化代代相傳元宵節到了,雖說還是寒氣逼人,但是在運城聞喜縣,這幾天十里八鄉的老百姓都在忙一件事,就是蒸花饃。這次蒸花饃與以往不同的是要參加縣里組織的花饃節,還要評出“花饃王”。
記者:我身邊這些盛開的鮮花和這只栩栩如生的孔雀,如果我不說您能猜出是什么做的嗎?對,是面做的。我現在是在運城聞喜的花饃節上,像這樣的面花和面塑在花饃節上有一千七、八百種,讓人看得眼花繚亂。
這些面花出自聞喜縣13個鄉鎮300多個鄉村的巧媳婦之手,色彩艷麗、造型逼真,可謂件件是藝術品。這個花糕起名“豐收的秋天”,金燦燦的麥穗、沉甸甸的谷子,一幅金色田野的豐收圖。聞喜是山西的“花饃之鄉”,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,當地的婚喪嫁娶、喬遷生子等民俗活動,花饃都是必不可缺的吉祥品。這次花饃節,縣里的巧媳婦們拿出了看家的本領,決心爭下這光榮的“花饃王”。
這個“龍騰盛世”花饃塔直徑2.012米,高4.06米,用了白面60袋,共計1.8噸。
聞喜花饃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劉紅菊:做這個用了十幾天的工夫,像這個花是一片一片對上去的,葉片也是粘上去的。
記者:這葉子也是面做的?
聞喜花饃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劉紅菊:也是面做的。
記者:這個葉子的輪廓雕刻的這么好,這是怎么弄的?
聞喜花饃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劉紅菊:就是用剪刀剪的。
這個花饃大而不失精巧,那這條長20多米的“面塑龍”就是花饃節上最神奇的,光龍鱗就有6000多片,全村53個巧手參與制作了十來天。讓村民高興的是世界紀錄協會的工作人員也來到了聞喜,經過認證,“神龍面塑”被認證為“世界最長的面塑”,同時“龍騰盛世”被認證為“世界最大的花饃”,阜底村制作的“裴氏宰相將軍群塑”被認證為“世界上最大的面塑群像”。
聞喜縣店頭鎮花饃制作人張永奎:經濟發展起來了,老百姓說實話,腰包鼓起來就有好多精力投入到這種藝術當中來。
在聞喜,農民自己設計花饃,自己制作,自己既消費又銷售,用花饃裝點生活,把智慧和民俗一代一代傳下去。
聞喜縣文化館館長支建康:聞喜花饃是母親的藝術,是世代相傳的藝術,沒有范本可循,老百姓心里想的什么就捏的什么,怎么樣保護呢?就是生產性傳承保護,讓老百姓都來做這個東西就保護了,把這種民間瑰寶和民間藝術延續下去。
記者:花饃展出之后,這些花饃將作為藝術品,或者被收藏,或者被拍賣,我們在花饃節上不僅感受了當地人對花饃的鐘愛,更感受到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。